1、網絡體檢面對群體廣泛
早在2008年,中國的網絡使用人數就達到2.53億,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大關。這龐大的群體,假如以百分之一的患病率計算,就有至少500萬的人口,而在這500萬人之中,又有多少人會想到:“我,是否得病了呢?”
眾多的白領、宅人、游戲達人,沉溺與工作和網絡世界之中,他們是最常接觸網絡世界的一類人,也是最少會注意到自己身體健康的人。早在2004年,全球第二大非處方藥廠家日本大正制藥株式會社與搜狐網合作就對北京的白領健康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共收到2600分問卷。90%的被調查者為20-40歲的辦公室一族,調查結果不容樂觀。統計結果顯示:認為自己生理、心理各方面均健康的白領還不足5%,95%的白領辦公族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亞健康”癥狀。
如此大比例的人群,該如何提醒他們關注自身的健康,如何提醒他們前去就醫呢。最好的方式莫過于通過他們日常最長接觸的事物進行預警了。而網絡就是其中最好的方法之一。通過網絡體檢網站,電腦工作人群可以在電腦上就接觸到專業的醫療團隊,通過網上預約,可以直接報名進行全面體檢,可以說在醫院廣告滿天飛的今天,專業的體檢團隊也成為了一支異軍突起的隊伍。
2、網絡體檢擁有較少的利益沖突
網絡體檢是伴隨著互聯網而生的新興體檢方式。它不同于醫院與診所等醫療單位,網絡體檢是通過網上預約的方式,進行當面的系統體檢,并建議患者如何進行治療,卻無需患者在體檢單位進行治療的過程??梢哉f單純的體檢運營,結果是較少的利益沖突淡化了體檢單位與體檢個體可能產生的矛盾。
相比較在診所、醫院一個感冒就能花去上百元;明明身體只是輕微的胃疼,卻可能在診所、醫院被提示成胃癌,從而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治療,花費無數冤枉錢的情況來說,網絡體檢不設有治療團隊,因此網絡體檢沒有牽扯到后續的藥物、治療等可以謀取利潤的利益鏈,也就是說,網絡體檢的預約只是檢測出健康狀況,并收取體檢費用的一種運營模式,由于無需在治療和藥物上對客戶進行牟利,因此在進行的互惠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遠遠小于其它。
3、網絡體檢的便捷性
前文有提如今中國的網絡使用人群人數之多,針對如此多的社會群體,通過在網絡上提供體檢預約,極大程度上方便了社會群體對自身健康的檢測。